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入河排污口论证分析:以污水处理厂为例
  • 645次
  • 2021-11-09

本文通过对入河排污口论证的分析,以污水处理厂为例,论证了入河排污口运行后对水域产生的影响,针对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运行方案的优化建议。

入河排污口论证
 

1、入河排污口水质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1)纳污能力计算
水域纳污能力应按不同的水功能区确定计算方法。首先对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水域纳污能力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法;其次对保护区和保留区水域纳污能力采用污染负荷计算法。在不同的区域,结合区域水文条件的不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也应有相应变化。在纳污能力计算中,本次选用天津市统一的纳污能力进行论证水域的纳污能力计算。
2)纳污能力参量确定
按照天津市规划和管理需求,分析水域污染特性、入河排污状况,确定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种类及沿程入河排污口污水入河量。
3)限制排放总量
限制排放总量在一定水域范围内,根据水域纳污能力、现状排污情况及规划水质目标要求综合得到的允许排入水域的最大污染物总量。
2、功能区限制排放总量遵循原则
(1)本着维持并逐步改善保护区、保留区水质的原则,限制排污总量取纳污能力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中的较小者。
(2)缓冲区水质不得有恶化现象,考虑到天津市处于流域下游,污染比较严重,为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限制排污总量取纳污能力值。
(3)开发利用区内必须服从二级功能区划定的分区要求。
该水域内包括现有或规划中已确定设立的城市生活用水集中取水口。饮用水源区在满足县及县以上城镇、重要乡镇生活用水需要条件下,为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应维持或逐步改善这类功能区的水质,限制排污总量取纳污能力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中的较小者。
其他二级功能区在满足工业或农业生产用水需要而划定的条件下,该水域的水质以能满足生产用水需要为原则,限制排污总量取纳污能力值。
3、入河排污口对水域水质影响
根据水域范围,在入河排污口下游选取两个断面进行水体采样和监测。监测主要污染物为CODc,NH,-N,TN, TP。
比较入河纳污总量与年限制排放总量,实际入河纳污总量超过了年限制排放总量的限值,表明在现状纳污情况下,入河污染物直接排放将对水域水质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污水处理厂建设后,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水质优于现状河道水质,对论证水域将产生积极影响。
4、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域生态影响
入河排污口设置运行后,不仅对河道水质有影响,且对于河道水生态、水体也会产生潜在影响。本次结合区域管理特点,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对生态的影响从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态水量影响、水体功能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4.1富营养化影响
富营养化现象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生态破坏的重要表征。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与氮、磷的含量密切相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控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
4.2生态流量影响
河道水域内的生态流量是表征河道水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只有满足河道最低的生态流量,河道内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的各种生物体才能实现基本的生态稳定。
4.3水域功能影响
入河排污口设置后,由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稳定排入,河道增加了非汛期的蓄水水源,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了一定保障,减少了对地下水等常规水体的取用量。
从水质角度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运行后,排入水体水质的改善使得农业灌溉水质得到提升,较之使用原有河道水体做水源,水质有所改善。
综合对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水域生态流量及水域功能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富营养化管理控制更为有效合理,水域生态流量能得到一定补充,排水、蓄水、农业灌溉等水体功能得到实施保障,因此,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未来逐步恢复有积极作用。
5、入河排污口设置对第三方取用水户影响
根据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域内取用水户现状,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不同时期河道水量、水质的变化对第三方取用水户的可能影响;根据河道定位分析,论证水域范围内没有饮用水取水水源,不会对饮用水取水安全构成影响。
综合而言,对于影响范围内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取用水户而言,入河排污口排污的影响是积极的,能显著改善其用水水质,并对其用水水量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周边地下水影响
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河道,在短期内会增加河道水量。但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河道不会使河道水位有明显变化。因此,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河道没有足够水位差对地下水形成补给压力,且污水处理厂出水可顺利排入河道,不会形成倒流。
因此,综合水位和补给等因素,入河排污口设置后,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7、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可行性
7.1入河排污口设置位置可行性
入河排污口设置位置满足了排污口建设、管理的安全性,最大限度抑制了对周边区域和排入河道的影响。
7.2入河水量可行性分析
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日排水量,在保持河道正常水位情况下,蓄水量可满足污水处理厂连续出水排放。由此,不会对河道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7.3入河纳污可行性分析
按照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的规模运行,出水符合DB12/599—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后,出水显著提升原有河道水质,缩短与河道水质目标的差距,进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8、结语
(1)分析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位置、方式、规模是否合理可行,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运行后对水域产生影响,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功能、水域生态及水域内取用水行为、地下水水位等。
(2)根据区域水域管理、纳污能力、排污总量控制、水生态保护等要求,针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排污口门、排放方案、水资源保护、应急处理、水质监控等方面的措施,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运行方案的优化建议。
 
更多入河排污口论证相关问题,请咨询中科检测客服人员。